這兩年,有兩個關于碳的詞很火,一個是碳中和,一個是碳達峰。
在中國,2060年實現碳中和的目標下,這些詞必然將在不久的將來,深刻的影響我們的生活。
那么什么是碳中和呢?
這里的碳指的是二氧化碳,碳中和簡單的講就是人類活動產生的二氧化碳的數量,是因為人類活動而減少的二氧化碳數量達到平衡。比如,根據美國政府全球氣候變化網站做的計算,一個中等體重的男子每天平均產生733克二氧化碳,這樣一年會產生大約270公斤的二氧化碳,假如我們種樹讓樹來吸收二氧化碳,那么一年能吸收多少呢?在我們想象中,一棵大樹一年應該能吸收不少二氧化碳,但事實并非如此,即使是一顆樹齡十年的大樹,平均一年只能吸收22公斤的二氧化碳,這是因為樹木也要呼吸,也會產生二氧化碳,如果有落葉,落葉腐爛后還會產生二氧化碳,如果想要通過種樹實現碳中和,全世界每年大約需要種一萬億棵樹,因此解決碳中和還要靠新技術。
那么怎么實現碳中和呢?
實際上需要從減排和捕捉兩方面同時入手。
首先是減少排放二氧化碳,特別是減少煤炭的使用。再說說捕捉二氧化碳。如果人類要采取技術干預,更有效率的方式,是在二氧化碳被排放到大氣中之前就讓他們捕捉再埋起來,具體做法大致是這樣的:二氧化碳和玄武巖會發生化學反應,生產一種類似于碳粉末的礦物質,這樣就可以把二氧化碳捕捉起來,或者消磨掉,這種化學反應自然界本身就在進行,以前大家認為這個過程需要上千年才能完成,十幾年前科學家們發現,采取一些特殊辦法可以在8-12年內完成,這里捕捉和隔離二氧化碳的技術,稱為ccs,采用這一技術,發電廠可以減少85%-95%的二氧化碳排放,但使用ccs技術不是沒有成本的,ccs技術要多消耗10%-40%的燃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