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為市屬公益性國企的永州公交,成立于黨的十九大召開之年。永州公交的這五年,是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的五年,是深入打造建特色品牌的五年,是全面融入市場、實現改革創新的五年。
近年來,在疫情的疊加影響下,面對主營收入下降、補貼政策調整、外部競爭加劇、政府投入有限等不利因素,永州公交黨委一班人不等不靠、主動擔當、積極作為,聚焦改革發展的重點、難點、堵點,凝聚全體員工的智慧和力量,全力推動工作創新,破解發展難題,戰勝風險挑戰,打造了集黨建、清廉、安全、服務、文化于一體的“和暢之行”企業改革創新品牌,在全省公交行業和市屬國企中樹立了一面旗幟。
針對疫情后公交主營收入下降、國家補貼政策調整等重大現實因素,公司立足發展可持續,堅持企業效益與社會責任“雙腿”并行,推動公交主業質效提升。
營運致力于車輛投入精準。打破過去全時間全線路飽和式的投入,推出“高峰+平峰-”的公交車投放模式,搭配推出校園版、園區版、景區版、上班版等多個版本的點對點定制公交。今年來,在高峰時段已增加車次1000臺次,平峰時段已減車次1200臺次,公交車空載率減少了近2/5,不但有效保障了市民的多樣化出行需求,而且公司能耗和人員等主業整體支出節約近1/3。
安全致力于行業最高標準。堅持用行業內最高的安全評級為準則,全面推行“一會三卡”,逐層逐級壓實壓緊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,安全事故百公里經損率從2017年底的27元降至全年的4.37元,年節約保費及事故支出1000萬余元,以高水平安全體現更高的安全標準,獲交通運輸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一級達標企業認證。
服務致力于全省領先水準。通過在全省率先實現綠色公交全覆蓋、全省率先實施“空乘式”服務、全省率先實行“車長制”升級、全省首創特色文化車廂、建成全省首批“公交職工驛站”、將公交車改造成“移動超市”等,打造了一批全省公交行業示范創新性工程,市民滿意度達到95%以上。全省綠色出行月和公交宣傳周啟動儀式、全省公共交通優先示范座談會、湖南(長沙)國際智慧交通博覽會,全面推介了永州公交工作經驗。
針對公交修理、駕校、汽車租賃等市場化不足的特點,公司實施輕資產運作,激活“國有體制”,建立“民營機制”,努力實現輔業分流養人、自給增收的工作目標。
推行市場化管理。緊緊依托公交主業品牌和資源優勢,將公交主業聯系緊密的汽車修理、公交駕校、車輛租賃、充電運營、廣告經營、旅游服務等全部推向市場,設立了騰信汽車修理、公交駕校、交運旅游、汽車租賃、佳馨餐飲、宏旺新能源、樂享旅游、和暢文化等8家分(子)公司。目前,車輛租賃分公司成為我市公務用車最大的補充平臺,宏旺新能源成為全市最大的充電運營商,公交駕校成為全市駕培資質最全的B類駕校。
實施輕資產運作。以輕資產運作為主,輔業累計投資1716.19萬元,其中車輛租賃分公司投入1454.9萬元用于購置車輛,其他分(子)公司投資合計261.3萬元。其中,宏旺新能源公司29.7萬元、永安行公司98萬元、龍交物業公司49萬元,駕校84.6萬元。目前,8家分(子)公司年產值已達到2000萬元左右,分流安置人員158人,既節約了主業人工成本,也為公司穩定做出了貢獻。
可量化績效考核。按照量化考核原則,層層設定指標,實現上掛下聯,以“全面市場化”管理增活力,以“全面績效”管理保效能,全力構建全員考核體系,實現全員量化考核,以績效論英雄、用指標評高下、憑貢獻拿收入,推進薪酬分配向創效環節傾斜,拉大收入分配差距。如騰信汽車修理通過市場化運作,累計節約修理費131.79萬元,公司按照績效考核給予其各類獎勵30余萬元,充分體現分配的公平性、競爭性和激勵性。
立足固定資產少、優質資產少的現狀,堅持“項目牽動、內部撬動、內外互動”的原則大力推進資產創新改革,切實增強了企業發展活力。
努力壯大國有資本體量。以創建國家公交都市、綠色出行示范城市為契機,積極向市委、市政府匯報啟動公交場站建設,成功發行1.8億元中央專項債。隨著零陵萍洲路(吾悅廣場)停保場、嵐角山樞紐站建筑面積疊加柘塘樞紐站、冷水灘河東(翠竹路)停保場、朝陽公園樞紐站、珍珠路首末站、冷水灘河西經開區公交樞紐站、天龍公交停保場、梨子園首末站等8個公交場站建設的竣工,將為公司注入一批優質資產,進一步壯大國有資本體量。
持續推進企業降本增效。深入挖掘降本潛力,實施精細化的降本增效,用支出的“減法”換來效益的“加法”。2021年,公司采購量下降21批次,采購金額321萬元,較2020年下降1467萬元,采購金額下降82%;全面壓縮各類經費,辦公經費、電費、修理費較2020年分別減少9萬元、140余萬元、59萬元。為將中央專項債1.8億元的資金用好用活用出效益,公司對1.8億專項債進行存款招標,擇優選擇了利率優勢明顯地光大、交通和華融湘江三家銀行,利率沖抵后,在建設期內大大降低了財務成本。
輕資產重潛力實施混改。積極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,與2022年中國物業百強企業綜合實力第11位的龍光物業(深圳)合資,成立龍交物業公司。目前,龍交物業實際在管項目15個,管理面積約385萬平方米,外拓新增項目10個。2022年,按占股49%公司獲得首次分紅26.4萬元,混合所有制企業利潤貢獻率達50%以上。
緊盯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收官戰,全面推動“企業員工能進能出、員工收入能增能減、管理人員能上能下”的“三項制度”改革,將人事改革轉化為發展動能。
努力把好人員進入關口。在疫情疊加影響下,堅持業績決定用人、效率決定用工、效益決定薪酬,持續推動人力資源優化。截至2022年9月底,現在崗員工1226人,其中車長861人,管理人員85人,其他輔助類人員(調度、教練、修理、票務員、充電員等)165人,三產經營人員115人。與2020年相比,共減少146人,減少人員經費900余萬元。經過兩年的優化,公司人員規模、結構在全省公交企業中已處在一個合理的區間,基本上甩掉人員冗余的包袱。
樹立有為有位用人導向。2021年,以民主測評、公開競聘、綜合考察等方式選拔出綜合素質高、責任感強、肯干實事的8名正科、3名副科干部,按照制度對4名管理人員予以了降級,樹立了有為有位的選人用人導向,實現了管理人員的能上能下,營造了風清氣正的干事創業氛圍。目前,正在研究出臺“三定”方案,旨在建立以編定崗、以崗定酬制度,達到編制精簡合理、人員優化高效、降低人力成本的目的,持續推進企業瘦身健體。
建立收入能增能減機制。突出業績貢獻導向,理順現有體系,培育核心能力,充分發揮績效考核及薪酬分配制度對員工的激勵作用。2021年,按照考核對6部門、82人予以了獎勵。主業分公司班子負責人考核年度兌現差距最高達15000元,同崗位一線員工月度收入差距最高超過5000元。今年,針對實際經營情況,總公司領導班子向市國資委主動申請降薪共計20余萬元,堅持與企業發展共同進退共克時艱。
進一步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治理體系,以依法治企體系建設助推風險管控體系完善,全面提升依法治企能力、合規管理能力和風險防控能力,被評為市依法治理創建活動先進單位、“清廉國企”示范創建點。
堅持依法治企。通過梳理整合、外規內化等措施,聚焦議事決策程序、工程項目管理、招標采購流程、車輛營運、項目建設、安全生產、日常管理等方面建立健全18項管控制度,提升遵章合規經營能力。每次研究“三重一大”事項,邀請市紀委監委駐市工信局紀檢組進行全程指導和監督。簽訂的每一份經濟合同,都經過律師法務把關。今年,我市中心城區8個公交場站將陸續開工建設,為填補重大工程項目管理領域的空白,公司出臺了《工程項目管理辦法》,扎緊了制度的籠子。
實施常態審計。分期分批對各分(子)公司進行全面審計,目前已完成對4個分公司的內部審計。目前,已完成對餐飲公司、修理廠、租賃分公司、駕校的內部審計,發現問題30個,整改到位26個。同時,在場站建設、項目采購中,實施審計的事前、事中、事后的全過程監督,及時堵塞漏洞,減少損失浪費。
堅持常態巡查。抓好市委巡察后的問題整改和成果運用,遵循“標準只升不降,內容只增不減、力度只加不減”的原則,圍繞企業政治建設和經營管理查問題、補短板、強弱項、促提升,對標對表扎實有效地開展企業內部巡查,堅持全覆蓋、無禁區、零容忍,不斷把企業反腐敗斗爭向縱深推進。目前,巡查3個部門,發現的12個問題已經全面責令整改到位,做實做細企業經營、管理過程監督,嚴肅了黨內政治生活,進一步凈化了公司政治生態。
改革無止境,永遠在路上。未來,永州公交將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,緊扣全面深化改革發展主題,錨定“十四五”目標,在國企改革的征途上奮力奔跑,繼續開創高質量發展新局面。